解读2012年经济体制改革
此外,太阳能行业再次传来喜讯,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新标准,即将呼之欲出。
力诺集团总裁高元坤认为:光伏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优胜劣汰将加速行业的新一轮洗牌,电池转换率的提升无疑成为企业制胜的法宝,最终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仍是技术;而人才是实现技术升级和突破的第一要素,只有不断打造光伏领域的世界级技术人才队伍和研发团队力才能真正走上专家型道路。另外,力诺光伏还与IBM共同搭建了一个人才交流的平台,互相学习交流。
记者在现场了解,双方将在晶体硅电池技术方面展开合作,在新技术应用下,预期将使力诺光伏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在现有基础上大幅提升。由于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未来行业利润率的提升还是要依靠相关技术的突破。力诺光伏集团总裁司海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光伏是新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在清洁能源开发上中美两国具有同样的优势并且已达成本领域的合作框架,IBM与力诺合作,开创了美国高新技术对外出口的范例,是落实政府协议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次力诺光伏与IBM技术合作,是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变被动为主动的最好例证,必将成为行业转变发展重心的拐点。本次合作,双方都是本着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目标而达成的。
目前,光伏产业是我国清洁再生能源中的重要力量,这一领域的突破会对未来人类能源利用起到革命性的影响。中国能源网讯 中国光伏行业有望从此进入真正的高效能时代! 4月12日,力诺光伏集团和IBM宣布在晶体硅电池技术方面达成合作,通过技术革新提升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据悉,蓝钛镀膜技术在国外发达国家占据90%以上的平板太阳能市场,技术成熟。
12日,记者从常州博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蓝钛新品发布会上获悉,该公司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平板核心技术蓝钛镀膜技术。而国内能够生产蓝钛平板集热器的仅夏博士一家。目前,国内板芯镀膜技术主要是黑铬镀膜技术和阳极氧化镀膜技术。夏博士蓝钛板芯采用自主研发的蓝钛镀膜技术,吸收率达92%以上,发射率低于6%,应用范围广泛,于2010年正式投入生产,实现了平板太阳能集热技术的国产化生产,打破国外对国内平板太阳能核心技术的垄断
此前的2月23日,超日太阳也公告,拟斥资1亿元收购洛阳赛阳硅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卫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游公司受益产能释放多晶硅市场价格再创新高,目前现货价格已达114美元/公斤。
A股市场,上市公司扩产势头同样迅猛。[page]前述券商研究员称,2011年开始,国内产能将急剧释放,保利协鑫旗下江苏中能产量将直逼2.1万吨,而江西赛维将由目前的1.1万吨提高到1.8万吨。而截至目前,A股市场普遍被看好的产业链最为完备的上市公司则是天威保变。前述券商人士对上述数据分析。
这是继2010年9月以来,多晶硅行情的二度大幅上涨。去年11月4日,航天机电公告称,在已建成的150MW电池片生产线基础上,拟投资新建200MW高效太阳电池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犹如疯狂赛车疾驰而来。国内多晶硅产能大多数会在2011下半年开始释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光伏市场如火如荼之时,棱光实业却在日前公告退出多晶硅行业。对此,天威保变也表示,目前公司净利下滑主要是受公司旗下新能源企业均处于建设收尾或投产调试阶段,前期市场开发支出较大以及未满产所导致的高额成本因素影响。
然而,事实有些出人意料。正如市场刚刚好转,中下游就蜂拥而起的产能扩张。
但难以回避的是,中下游新增产能的快速释放将使得终端供需形势严峻。而乐山电力、天威保变发布的年报也显示,其目前涉及多晶硅业务在市场回暖的2010年却表现平平。而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除了遭遇原材料采购和终端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窘境外,中间制造产能过大而导致的尾大不掉很可能使得光伏产业反受其累。下游的任何风吹草动将带来强烈反应。在前述券商人士看来。就连长期以上游设备辅料为主营的恒星科技也经不起下游需求膨胀的诱惑,开始染指硅片项目。
随3月1日《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正式落地,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上游市场,多晶硅自此开始从梦想走进现实。早于此前,公司还参与了浙江省10MW光伏电站示范项目。
中下游或受限需求下降对于处于中下游的光伏企业来说,由于项目扩产所需时间较短,赶在市场需求尚未明确趋弱之前通过扩能抢夺利益,则成为普遍共识。这不难理解,资金充裕的中下游上市公司都开始拓展产业链,做垂直整合,目的就是抵御系统风险。
而更早一些,横店东磁、三安光电、佛塑股份等企业也都相继公布扩能计划。而另一光伏巨头江西塞维则传出旗下多晶硅业务下半年赴港上市的消息。
而去年全年国内供给多晶硅只有约4万吨。不过,长期来看,上游多晶硅企业仍将受下游供需状况的考验。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国内多晶硅需求仍维持高位,进口量约5521吨,同比增长74.8%。据其2010年年报显示,天威英利对天威保变的贡献净利润2.14亿元,占公司净利润的33.77%。
而就风险而言,越往上游走或产业链越全的企业将越安全。另一位光伏研究专业人士认为,产能释放需与终端需求同步,一旦出现错位,必然将面临较大风险。
而另一光伏龙头天威英利也在随后的7月8日宣布扩大400MW产能。后者为专业多晶硅企业,目前产能为1800吨,规划产能18000吨。
与此同时,新近涉足光伏的奥克股份也将原计划5年的硅片项目缩短至2年,全速向崛起的光伏市场靠近。前述光伏专业人士称。
据年报披露,这两家在国内被公认处于多晶硅行业领先水平的公司,多晶硅项目的利润贡献并不大。受此影响,市场普遍预期,专注于上游多晶硅业务的国内上市公司必然会成为此轮行情的直接受益者。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仍要依市场而定,如果供需矛盾并不是很突出,2011年大多数处于上游的上市公司将获得较高收益。多晶硅企业的产能并不等于产量,大多数项目在转产后都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逐步实现达成,所以在行情走俏的时候,上游上市公司受益多少完全取决于实际产量。
或许正因为此,就目前而言,国内多晶硅市场仍处于供小于求的阶段。随后的9日,东方日升也发布公告称,拟投资8.3亿元建设年产3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乐山电力和天威保变目前共同组建有产能为3000吨的乐电天威项目,分别持股51%、49%。占据全球中下游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光伏制造业由此无疑首当其冲,市场价格将被迫压低。
据相关统计数据预测,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供应将达到25GW,而终端实际装机需求却只有19GW,中下游光伏产业将出现明显过剩。除此之外,天威保变还持有产能为3000吨的天威四川硅业51%的股权,以及产能为1260吨的新光硅业35.66%的股权。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